远程教育行业领先者,20年专注教师专业培训

2025年大亚湾区中小学、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

起止时间:2025-06-03 00:00:00 ~ 2025-07-31 23:59:59

小学英语AI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

阅读:0 2025-07-19 22:33:55 发布者:朱裕文

一、初识AI课堂:技术赋能的新鲜感
周一进入三年级实验班时,AI课堂的互动场景打破了我对传统英语课的认知。课堂以“Food”为主题,AI系统先通过3D动画呈现超市场景,学生点击屏幕上的“apple”“banana”等单词卡片,系统会自动播放发音并显示实物图片。最让我惊讶的是语音测评功能——当学生跟读“hamburger”时,屏幕实时跳出波形图,红色部分标记出发音不准的音节,教师只需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,课堂效率明显提升。课后与授课教师交流得知,这套系统能根据学生前测数据自动分组:基础组侧重单词认读,进阶组练习短句“Would you like...?”,这种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挑战。但教师也提到,有2名学生因过度关注动画效果,反而忽略了单词拼写,这提醒我技术趣味性需与学习目标平衡。
二、深度观察:AI的优势与局限
周三跟踪记录了一节AI口语课。系统模拟餐厅点餐情境,学生与虚拟服务生对话,AI会识别语法错误并给出提示(如将“I want eat”纠正为“I want to eat”)。课后数据显示,学生课堂开口次数较传统课堂增加3倍,其中内向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最显著
但问题也随之显现:在角色扮演环节,AI对“灵活表达”的支持不足。当学生说“Can I have some rice?”时,系统能准确回应,但遇到“Give me a bowl of rice, please”这类未预设的句子,便会提示“无法识别”。这让我意识到,AI目前更擅长标准化练习,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仍需教师引导。
此外,技术稳定性影响教学节奏。周四的课上,因网络延迟,AI课件加载卡顿,原本设计的“小组PK”环节被迫取消,部分学生出现烦躁情绪。这说明AI教学的顺利推进,离不开硬件设施和技术支持的保障。
三、教师角色的重构:从“讲授者”到“引导者”
周五参与了教研组研讨,老师们普遍认为AI改变了教学分工:系统承担了单词领读、发音测评等机械性工作,教师得以专注于情感互动和思维引导。比如在“节日”主题课上,AI讲解“Christmas”的习俗后,教师引导学生对比“Spring Festival”,这种文化对比正是AI难以替代的教学价值。
有位教师分享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:她发现AI报告中某学生“时态错误”频发,并非语法掌握问题,而是因方言影响导致“ed”发音模糊。于是她单独设计了针对性练习,这说明AI提供的数据需经教师的专业解读,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。
四、研修小结与展望
五天的研修让我明白,AI不是课堂的“替代者”,而是“增效器”。它能通过个性化、趣味化设计提升学生参与度,但也存在情感缺失、灵活性不足等局限。未来的探索方向应聚焦三点:一是优化AI系统的语境适应性,支持更灵活的语言表达;二是构建“AI+教师”协同模式,明确技术与人力的分工边界;三是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应用培训,让数据解读和课堂调控能力成为新的教学素养。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,小学英语课堂正从“标准化传授”走向“个性化生长”,而教师的智慧,始终是这场变革中最核心的驱动力。

热门研修日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