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程教育行业领先者,20年专注教师专业培训

江西省“国培计划(2024)”-学科骨干教师数字化培训项目-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

起止时间:2025-04-17 00:00:00 ~ 2025-08-31 23:59:59

教育技术研修心得:探索 AI 与 STE

阅读:0 2025-04-26 15:51:47 发布者:管君

教育技术研修心得:探索 AI 与 STEM 融合之路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会昌县第四中学 管君

在教育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浪潮中,我有幸参与了本次涵盖 AI 与 STEM 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研修课程。这段学习经历,如同一场知识的盛宴,让我沉浸其中,收获满满,同时也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与展望。

一、所学所悟

这些课程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教育新境界的大门。在“AI 赋能教学创新引领未来”课程里,我看到了 AI 技术如何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,为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它能够精准捕捉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、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点,从而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的有力支撑。例如,通过智能学习系统,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学习数据,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,真正实现因材施教。

而 STEM 教育相关课程,则让我深刻领悟到跨学科教育的魅力与价值。“STEM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”等课程,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科学、技术、工程和数学有机融合,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主动探索、解决问题。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,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,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。

二、学习所获

    此次研修,我系统且全面地掌握了一系列前沿教育技术知识。在 AI 应用方面,“基于课堂大数据分析优化课堂教学”课程,使我了解到如何利用 AI 收集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数据、答题情况等,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,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,进而优化教学策略。“AI 助力教研提升”则让我明白 AI 可以整合海量教育资源,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,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。

在 STEM 教育领域,我不仅学会了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流程,包括如何确定项目主题、规划实施步骤、评估学习成果等,还深刻理解了跨学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。同时,“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管理”课程,让我掌握了丰富的资源获取渠道和有效的管理方法,而“微课制作利器”“101 教育 PPT 的使用”等课程,则为教学资源的呈现提供了多样化的实用技能。

三、学习短板

然而,在学习过程中,我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。在 AI 运用方面,我对一些 AI 工具的操作仅仅停留在表面,比如在使用智能教学软件进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时,对于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算法,我难以做到熟练运用和精准解读。这导致我无法充分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,也就不能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教学计划。

在 AI 与教学融合方面,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。从教学理念来看,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,使得我在尝试将 AI 技术融入教学时,时常受到固有思维的束缚,难以大胆创新。在实际操作中,我还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,将 AI 资源与具体课程内容完美结合。例如,在利用 AI 辅助课堂教学时,常常出现技术与教学“两张皮”的现象,无法让 AI 技术真正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助手。

 

四、计划未来

为了弥补这些不足,我为自己制定了详尽的未来改进计划。在提升 AI 运用能力方面,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专业的 AI 技术培训课程,深入学习 AI 工具的操作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。同时,我还会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 AI 教学实践小组,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、交流经验,通过实际案例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。

在促进 AI 与教学融合方面,我将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,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融合案例。我会大胆尝试将 AI 技术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,如在备课阶段利用 AI 进行教学设计优化,在课堂上运用 AI 工具进行实时互动和反馈,课后借助 AI 开展个性化辅导。每次实践后,我都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,不断调整融合策略,逐步实现 AI 与教学的深度融合,为学生打造更高效、更有趣的课堂。

此次研修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,它让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。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,我将不断探索、勇于实践,努力让 AI 与 STEM 教育在课堂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